進展或超預期
盡管國家層面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尚未出臺,但絕大多數地方已經形成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方略,甚至各中心城市已經形成了非常有針對性的規劃、方針、指導意見等,規劃了具體的戰略目標和政策措施。
根據清華大學人文社科學院戰略新興產業研究中心的研究,在這些地方的戰略規劃中,各地都將戰略新興產業作為“十二五”發展的重中之重,在財稅政策、土地政策、資金投入、人才引進等方面都有大手筆,包括江蘇、安徽、天津、廣東等地方。
其中,江蘇的規劃引人注目。江蘇計劃到2012年戰略性新興產業預計實現銷售收入超33000億元,增加值超過8500億元。根據“十二五”規劃,全國到2015年戰略新興產業增加值在4.5萬億元左右,也就是說,江蘇2012年已經達到全國2015年目標的20%左右。吳金希表示,如果全國都這樣,2015年的規劃目標將翻倍完成。
從2011年以來的情況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取得的進展有目共睹。例如,我國的大飛機和高鐵項目,高鐵已經成為現實生產力。成立了國家商用飛機公司,計劃在2014年首飛,2016年交付使用。
另外,在LED照明、新能源、電動汽車等領域我國也有不俗的表現:奔馳汽車和比亞迪聯合成立汽車電池實驗室;新興顯示技術OLED昆山項目是我國完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一代有機液晶顯示技術生產線,產品已經用于航空航天;以清華大學高溫氣冷堆為代表的第四代核能技術已經世界領先,也正在穩步推進,在山東石島正在籌建示范項目等等。
清華大學人文社科學院戰略新興產業研究中心認為,從區域角度看,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深圳等地發展戰略新興產業具有較好的人才、知識資源基礎,可以率先實現突破。天津的航空航天、3G、風能;江蘇的物聯網、光伏產業;廣東的LED照明等,產業聚集發展的現象已經初露端倪,呈現生機勃勃、率先發力的態勢。
加大創新力度
對戰略性新興產業而言,加大自主創新力度迫在眉睫。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堅持創新驅動,強化知識產權保護,促進產學研結合,全面落實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加快實施重大科技專項。
從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現狀看,盡管成績顯著,但出現的問題、面臨的不利因素也不少。如光伏、風電等出現產能過剩,LED低端過剩、高端不足,新能源汽車的技術仍不夠成熟等等。
劉峰表示,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關鍵技術有待進一步突破。由于整體創新能力不強,很多時候是依靠引進國外的成套裝備,依靠國內低成本優勢來拓展國際市場;商業模式有待繼續探索,即新的產品和服務怎么為消費者提供價值;政策配套有待進一步完善,比如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的建設進展緩慢也影響新能源汽車的推廣。
吳金希表示,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一個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的產業,具有市場和技術的不確定性,需要豐富的人才、知識積累。過去三十年中國經濟增長靠投資驅動拉動增長的方式不適用于新興產業的發展,需要在體制方面做大的改善。
“從企業戰略角度看,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決不能走過去制造、拼裝的老路。要立足于‘微笑曲線’的兩端,要么在核心元器件、材料方面下大工夫,提升技術創新能力;要么做品牌,提升世界級品牌影響力和競爭力,單純的制造和低成本競爭是沒有出路的。”吳金希說。
文章來源:【中國廚房設備網】使用互聯網資源,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觀點。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收集的部分公開資料來源于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 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同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