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27日發布條碼(條形碼、二維碼等)支付規范,堅持小額、便民定位,對條碼支付風險防范能力進行分級,設置了不同的日累計交易限額。
央行有關負責人表示,條碼支付在小額、便民支付領域顯現出門檻低、使用便捷的優勢,同時業務開展中也存在擾亂公平競爭秩序、風險防范不到位等問題。秉承有效平衡鼓勵創新與防范風險原則,研究制定了相應規范。
由于靜態條碼(如事先貼在墻上的二維碼)易被篡改或變造,易攜帶木馬或病毒,央行規定,使用靜態條碼進行支付的,風險防范能力為D級,無論使用何種交易驗證方式,同一客戶銀行或支付機構單日累計交易金額應不超過500元。例如,消費者在使用微信錢包掃描靜態條碼支付時,單日使用零錢包支付的上限不超過500元,同時微信關聯的所有銀行卡還可以再獨立獲得500元的支付上限。
對于使用動態條碼(如手機上實時生成的條碼)進行支付的,風險防范能力根據交易驗證方式不同分為A、B、C三級,同一客戶單日累計交易限額分別為自主約定、5000元、1000元。
央行有關負責人表示,鼓勵采用更為安全的動態條碼提供支付服務。依據主要市場機構條碼支付交易數據,上述額度已覆蓋絕大部分使用條碼支付付款客戶及商戶需求。
條碼支付規范自2018年4月1日起實施。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淼舉例說,新要求實施后,消費者在街頭商販掃靜態條碼小額支付不受影響,也不影響商販收款。如果在飯店里吃了頓600元大餐,掃靜態條碼付款就有點困難了,不過可以讓收銀員掃消費者手機上生成的動態條碼,這樣其實更安全。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收集的部分公開資料來源于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 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同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