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房作為家庭住宅的一部分,是一個現代家庭進行烹飪活動的重要場所。正如人不能不進食一樣,一個住宅也不能缺少廚房。中國以前的廚房,大多是炊煙繚繞,直到改革開放以后,才慢慢有了廚房用的電器:電飯煲、洗碗柜、電磁爐、抽油煙機等等。隨之而來的,便是廚電行業的慢慢興起。
美好的行業前景
同樣是處于家電范疇,但是同家電內其它行業的低迷不同,今年的廚電市場可是“高歌猛進”:中怡康前不久發布的數據表明,2017上半年,廚電市場規模達到471億元,同比增長14.9%,高于整體家電市場的增長水平。而由中研普華的相關專家領銜撰寫的《2017-2022年中國廚電行業發展前景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預測,2017年,中國廚衛市場規模具備發展至近2000億元的潛力,將達1924億元,同比增長8.7%。
在廚電市場的背后,也是有著房地產行業的帶動作用,2016年以來,盡管限貸、限價、限售調控政策連續出臺,但是房地產市場余溫猶在,國家信息中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商品住宅銷售面積達64791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3.5%。只要有廚房的地方,就會有廚電的存在的空間,畢竟現代人已經不愿意回到當初炊煙繚繞的廚房了。
嚴峻的行業競爭
對于廚電行業來講,雖然今年的前景依然美好,但是內部競爭的激烈程度早已升級。前不久,廚電老品牌萬家樂宣布因業績下滑,正在籌劃剝離出售廚電業務。這家1994年上市的老品牌,由于經營不專注、品牌效應低、股權紛爭等各種因素,廚電的市場份額被美的等巨頭蠶食,已經無力反抗,只得黯然退出舞臺。
對于現在的廚電行業來講,前十年發展的黃金時期已經過去,嚴峻的行業競爭已經開始,低端的企業將會被高端大企業“收割”,家電集團的進入將會對那些還處于中低端的小企業進行一次大規模的兼并和重組。而近幾年,老板、方太等企業依靠自身研發團隊的力量,不斷推出高端的產品,在保證銷量的前提下提升了自身的產品單價,逐漸占領了一二線城市的廚電市場。低端的產品已經逐漸在被擁有新技術的高端產品逐出市場。
林內的現狀
林內這個品牌是1920年在日本創建的,在1993年來到中國,通過和上海燃氣公司合資成立上海林內公司。作為一個中外合資的企業,上海林內更多地依靠日本母公司的技術支持和設備依托,面對行業內日趨激烈的競爭,受到日方資本制約的上海林內在應對上很難及時做出反應。
今年以來,林內突然擺脫過去20多年來在中國市場“小而美”的發展軌道,謀求規模化的放量和經營品類上的多元擴張。具體來看,林內在中國的擴張集中兩個方面:一方面,林內希望在2019年完成30億的銷售目標,而2016年林內的營收規模在20多億元。這將意味著,從2017年到2019年,林內要從完成至少近10億元的增長。對于林內來說,其20多年才取得20多億營收規模,想在三年就從20億向30億突破,整個企業內部的資源和體系能否支撐,還是一個未知數。
另一方面,林內希望走出過去在中國市場燃氣熱水器一品獨大的局面,希望在做強燃氣熱水器、做大采暖爐與系統業務的同時,進軍油煙機、燃氣灶等廚電業務,構建熱水器、采暖爐和煙灶的三駕馬車效應。但是面對老板、方太、美的等新崛起的中國廚電品牌,林內想依靠燃氣熱水器的渠道、資源來參與市場競爭也并非易事。
此外,林內在經營模式和銷售模式也有些落后。當年,林內靠著和與很多地方政府控股的燃氣集團均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發展一條頗具競爭力的燃氣銷售渠道。很多用戶在燃氣公司開戶之后,都可以接受到林內的熱水器,甚至是煙機、灶具等產品信息。不過,隨著整個家電消費群體的年輕化,特別是連鎖商、電商等大平臺的崛起,傳統的燃氣具銷售渠道和平臺的價值日漸式微。同樣,單一的品類和營收規模,也難以支撐其在上游從生產制造設備,到零部件,以及整機的全面自制化的成本投入。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國內市場,按照林內近10年來在中國市場的的操作模式和節奏,其難以成為市場機遇的先行者,即便是通過品牌拉力獲得一部分市場蛋糕,那也不會太大。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收集的部分公開資料來源于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 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同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