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另类-欧美精品久久人妻无码-欧美精品久久-欧美精品九九久久在观看-欧美精品黑人性x-欧美精品高清在线x

廚房設備網
手機版
首頁> 資訊>政策法規> 正文

全國漁業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2011-2015年)

發布時間:2017-06-28 09:58:57   發布人: 互聯網    點擊數:720  

“十二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也是加快現代漁業建設的戰略機遇期。為明確“十二五”時期我國漁業的發展思路、戰略目標和主要任務,促進漁業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和《全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制定《全國漁業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

一、“十一五”漁業發展主要成就

“十一五”期間,黨中央、國務院堅持把“三農”工作作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斷強化強農惠農政策,加大“三農”投入力度,為我國漁業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五年來,全國漁業系統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扎實推進現代漁業建設,順利完成了“兩確保、兩促進”的任務目標。漁業在保障糧食安全、增加農民收入、促進生態文明、維護海洋權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在探索和實踐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發展道路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一)漁業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為保持農業農村經濟好形勢發揮了重要作用。五年來,漁業克服了自然災害嚴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和國內經濟環境復雜多變等不利因素,保持了平穩較快發展,成為農業農村經濟中重要的支柱產業和富民產業。2010年,水產品總產量5373萬噸,年均增長4.1%;漁業經濟總產值1.29萬億元,漁業產值6751.8億元,分別年均增長11.0%和10.6%;水產品出口額138億美元,連續11年居國內大宗農產品出口首位;質量安全水平穩步提升,產地抽檢合格率連續5年保持在96%以上;水產品市場供給充足,價格年均漲幅4.9%,為豐富城鄉居民“菜籃子”供給,穩定農產品價格發揮了重要作用;漁民人均純收入8963元,年均增長9.8%。

(二)漁業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發展水平和產業競爭力顯著提升。“十一五”末,水產品總產量中養捕比例由“十五”末的67:33發展為71:29;漁業二三產業產值比重達到48%,水產品加工業穩步發展,企業規模不斷壯大,加工能力提高了30%;漁業發展方式轉變步伐加快,以“兩帶一區”為代表的優勢水產品養殖區域布局基本形成;水產健康養殖全面推進,累計改造標準化養殖池塘1000多萬畝,創建標準化健康養殖示范場(區)1700多個,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深水抗風浪網箱養殖等集約化養殖方式迅速發展;國內捕撈業發展平穩有序,作業漁船結構有所改善;遠洋漁業結構繼續優化,大洋性公海漁業比重由46%提高到58%,成功啟動實施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開發項目;休閑漁業蓬勃發展,成為帶動漁民增收的新亮點。

(三)資源養護事業邁上新臺階,增殖放流等養護措施取得歷史性突破。2006年國務院發布《中國水生生物資源養護行動綱要》,養護水生生物資源成為國家生態安全建設的重要內容。中央和地方財政大幅度增加增殖放流投入,全國累計投入資金21億元,放流各類苗種1090億尾,增殖放流活動由區域性、小規模發展到全國性、大規模的資源養護行動,形成了政府主導、各界支持、群眾參與的良好氛圍。啟動并建立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220個,國家級水生生物自然保護區數量達到16個;人工魚礁和海洋牧場建設發展迅速;漁業生態環境監測體系逐步健全,涉漁工程資源生態補償制度初步建立,累計落實補償經費超過37億元;海洋伏季休漁和長江禁漁期制度得到進一步鞏固和完善,珠江禁漁期制度得到國務院的批準;國務院批準確定的2003-2010年海洋捕撈漁船控制目標基本實現。

(四)強漁惠漁政策力度不斷加大,產業基礎和民生保障能力不斷增強。五年來,各級財政加大了對漁業的投入,僅中央財政投入就達到370億元,比“十五”增長了7倍,漁業基礎設施條件得到明顯改善。啟動實施公益性農業行業科研專項和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落實漁業經費約7億元;漁業重點領域的科技創新和關鍵技術的推廣應用取得成效,共獲得國家級獎勵成果22項,制定國家和行業標準382項;基層水產技術推廣體系改革穩步推進,公共服務能力不斷增強。《水域灘涂養殖發證登記辦法》發布施行,從制度上強化了漁民生產權益的保障;啟動漁業政策性保險試點,五年累計承保漁民323萬人、漁船25萬艘;推動解決困難漁民最低生活保障和“連家船”漁民上岸定居;漁業柴油補貼、沿海捕撈漁民轉產轉業等惠漁政策效果顯著。

(五)漁業綜合管理能力逐步增強,海洋維權護漁職能和作用凸顯。漁業部門職能不斷拓展和強化,管理、指揮調度和應急處置能力不斷提高。漁業水域灘涂規劃和養殖證發放工作深入推進,開展水產品質量安全和水產養殖執法,有力保障了漁民權益和漁業發展空間;強化漁業統計工作,建立漁情信息采集網絡,建成并廣泛應用中國漁政管理指揮系統和全國海洋漁業安全通信網,大大提高了漁業管理信息化水平;國務院下發《關于加強漁業安全生產的通知》,“平安漁業”建設扎實推進,成功應對地震、低溫冰凍雨雪和臺風等一系列自然災害,漁業防災減災能力不斷提升;累計救助遇險漁船4683艘、漁民22232人,挽回經濟損失約13.9億元,漁業船舶水上安全事故發生起數和死亡人數呈“雙下降”趨勢;漁業執法隊伍的裝備水平和管理能力不斷提升,與外交、邊防等多部門間的涉外漁業管理機制不斷成熟,中國漁政在維護國家主權、海洋權益和漁民生命財產安全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十一五”規劃主要指標完成情況

指標

2005年

“十一五”規劃目標

2010年

完成比例(%)

漁業產值(億元)

4181

5700

6751.8

118.5

漁業增加值(億元)

2215.3

3200

3790.09

118.4

水產品總產量(萬噸)

4420

5200

5373

103.3

其中:養殖產量(萬噸)

2944

3950

3828.84

96.9

水產品出口量(萬噸)

257

400

333.88

83.5

水產品出口額(億美元)

78.8

120

138.28

115.2

水產品加工量(萬噸)

1195

1700

1633.25

96.1

水產品加工業產值(億元)

1321

2200

2358.60

107.2

漁民年均純收入(元/人)

5869

7200

8963

124.5

納入“雙控”管理的海洋捕撈機動漁船數(萬艘)

23.1

20.8

20.1

130.4

納入“雙控”管理的海洋捕撈機動漁船功率數(萬千瓦)

1390

1296

1237

162.8

二、“十二五”漁業發展面臨的形勢

(一)有利條件

農業基礎地位更加突出。當前,我國已進入完善以工促農、以城帶鄉長效機制的發展階段,處于加快改造傳統農業、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關鍵時期。中央高度重視“三農”工作,提出“十二五”期間要在工業化、城鎮化深入發展中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三化”同步推進戰略的確立,將進一步鞏固和強化農業的基礎地位,支持“三農”的氛圍更加濃厚、機制更加健全、保障更加有力,為加快推進現代漁業建設創造了有利環境。

需求拉動作用更加明顯。“十二五”末,全國人口將達到13.9億人,城鎮化率提高到51.5%,城鎮人口將超過農村人口,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質量明顯改善,食品消費結構更趨優化。作為優質動物蛋白重要來源的水產品,國內消費需求將顯著增加。同時,國際水產品市場主要依靠養殖產品供給的格局將進一步強化,我國水產養殖產品出口仍有較大空間。國內外不斷擴大的水產品需求將進一步拉動現代漁業的發展。

空間拓展條件更加有利。漁業生產具有“不與人爭糧、不與糧爭地”的特點和飼料轉化率高、比較效益高的優勢。目前,我國有超過300萬平方公里的海域、超過10億畝的鹽堿地等宜漁資源尚未充分開發利用。同時,增殖、休閑等漁業新興產業發展已具備一定基礎,在陸地資源可利用空間日趨緊張的情況下,“水陸并進”構建我國糧食安全體系的要求更加迫切,現代漁業發展依然具有較大的拓展空間。

產業發展基礎更加扎實。經過多年發展,我國作為世界第一漁業大國、水產品貿易大國和主要遠洋漁業國家的地位更加鞏固,具有了較大的產業規模和良好的產業基礎,國內水產品供給充足、價格穩定,漁民收入持續增加,在漁業生產、管理、技術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良好的產業積累為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推進現代漁業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新的發展機遇開始顯現。低碳經濟、綠色經濟、藍色農業等新經濟理念的倡導實踐,將深刻影響國家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漁業的生物碳匯功能和凈化環境功能將得到進一步的體現。同時,發展海洋經濟在“十二五”期間將被擺上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快現代漁業建設,已成為國家發展現代產業體系的重要內容之一。

(二)制約因素

資源環境的剛性約束更加突出。涉水工程大量擠占漁業水域和灘涂資源,破壞水生生物棲息地,傳統漁業空間受到擠壓。捕撈強度過大以及工業污染和生活排污嚴重損害漁業水域生態安全和生物多樣性。漁業資源衰退和水域環境惡化趨勢加劇,水資源短缺的制約增強,產業發展的資源環境基礎受到嚴重威脅,加快推進現代漁業建設面臨的資源環境剛性約束更加突出。

支撐保障不足的局面更加凸顯。與加快推進現代漁業建設的要求相比,現有漁業法律法規和管理制度建設仍顯滯后;漁政漁港、標準化養殖池塘、新型漁船等基礎設施依然薄弱,防災減災能力不強;水生動物防疫、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水產技術推廣等公共服務水平不高,社會化服務體系尚不健全;漁業科技支撐能力不強,科技與產業結合不夠緊密,成果轉化較慢。加快現代漁業支撐保障能力建設的要求十分迫切。

產業升級拓展的要求更加緊迫。從總體上看,我國漁業生產規模化、集約化和組織化程度及從業者素質仍然較低,制約著養殖、捕撈、加工等傳統產業優化升級,給水產品質量安全、漁業生態安全和漁業安全生產監管帶來巨大挑戰。同時,受政策、技術和投入等因素制約,增殖漁業、休閑漁業等新興產業發展潛力尚未得到充分發揮,產業規模和產業貢獻仍然有限。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加快發展新興產業的任務十分艱巨。

漁民權益維護的任務更加艱巨。漁業權制度尚未有效建立,漁民權益保障能力依然較弱。對漁民依法使用水域、灘涂從事養殖和捕撈權利的保護不力,損害賠償和占用補償制度建設嚴重滯后,大量的填海造地、占用養殖水面導致漁民“失海”、“失水”現象日益突出。漁民生活社會保障制度尚不健全,漁民增收的長效機制還沒有形成,促進漁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的壓力日益加大。

國際和周邊的漁業形勢更加復雜。隨著全球范圍內漁業資源衰退趨勢加劇和國際化程度不斷提高,我國漁業發展面臨的國際和周邊環境更趨復雜。國際漁業資源爭奪和漁業利益沖突更加激烈,通過市場措施打擊非法捕撈等新制度的實施和遠洋漁業配額管理制度日趨嚴格,對我國漁業生產、經營和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時,周邊漁業涉外糾紛在一段時期內將長期存在,維護周邊海域良好漁業生產秩序的任務更加艱巨。

綜上所述,國內外漁業發展形勢和產業發展規律都要求,“十二五”時期的漁業發展要以安為先,堅定不移地保安全、調結構、轉方式、促發展、增收入,更加注重產業發展的安全保障,更加注重水產品質量安全和生態安全,更加注重資源節約、環境友好,更加注重漁民民生,更加注重科技創新和推廣應用,更加注重漁業功能和空間的拓展,更加注重國際競爭力提升,加快推進現代漁業建設。

三、“十二五”漁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按照在工業化、城鎮化深入發展中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要求,以加快推進現代漁業建設為主攻方向,以加快轉變漁業發展方式為主線,以強化水產品質量安全、漁業生態安全和安全生產為著力點,始終把確保水產品安全有效供給和漁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作為首要任務,始終把深化改革開放和加強科技創新作為根本動力,不斷完善現代漁業發展的政策和體制機制,著力增強漁業綜合生產能力、抗風險能力、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統籌各產業、各區域協調發展,著力構建現代漁業產業體系和支撐保障體系,努力實現漁業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為全面實現漁業現代化打下堅實基礎。

(二)基本原則

——堅持保障供給與提高質量并重。保障水產品供給,滿足城鄉居民日益增長的水產品消費需求,是漁業發展的基本任務。水產品質量安全關系城鄉居民的身體健康,關系行業發展的興衰成敗。要在確保水產品有效供給的基礎上,將質量安全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推動漁業生產由數量為主向數量和質量并重方向轉變。

——堅持生產發展與生態養護并重。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漁業可持續發展的前提和基礎,要在發展生產的同時,更加注重生態保護,協調推進生產發展和生態養護。積極探索實踐“藍色農業”發展理念,合理開發和利用漁業資源,推廣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生產方式,提高漁業綜合生產能力。積極發揮漁業的生態服務功能,做大做強水生生物資源養護事業,促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

——堅持產業發展與漁民發展并重。高素質漁民隊伍是實現產業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在加快現代漁業產業發展的同時,要更加注重“以人為本”,不斷強化漁民合法權益的保護,加快建立漁民增收長效機制,積極推進漁業經濟合作組織建設,加強帶頭人和實用人才的培養,培育有文化、懂技術、善管理、會經營的新型漁民,為現代漁業建設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

——堅持結構優化與夯實基礎相統籌。產業優化升級是現代漁業建設的重要內容,扎實的基礎是促進產業優化升級的前提。要進一步調整產業結構,提高標準化、產業化、信息化水平,拓展漁業多功能性,促進產業優化升級。同時,針對漁業發展中的薄弱環節,著力加強漁業基礎設施和裝備建設,增強科技對產業的支撐能力,建立健全漁業公共服務體系,努力促進漁業產業整體素質的提升。

——堅持國內開發與海外拓展相統籌。合理開發利用國內漁業資源,積極引導國內市場消費,擴大水產品內需,強化漁業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同時,要加快漁業“走出去”步伐,積極推進全球資源和市場開發,提高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的能力,提升我國漁業的國際競爭力,加快推進我國由漁業大國向漁業強國轉變。

——堅持立足產業與著眼大局相統籌。現代漁業建設涉及到經濟發展、生態養護、食品安全、社會穩定等多個領域,在漁業國際化進程不斷推進的宏觀背景下,漁業發展還與維護國家海洋權益、穩定周邊外交等密切相關。要將現代漁業建設置于國家農業現代化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國家海洋戰略的大格局中,用全局高度、戰略思維和國際視野進行謀劃部署。

(三)發展目標

到“十二五”末,漁業經濟保持平穩健康發展,水產品供給充足,水產品質量安全、漁業安全生產在較高的水平上穩步提高,生產區域布局更趨合理,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水生生物資源養護事業全面深入推進,漁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強漁惠漁措施得到強化,現代漁業的產業體系和支撐保障體系初步建成,實現生產發展、產品安全、漁民增收、生態文明、平安和諧的現代漁業發展新格局,部分漁業發達地區率先實現漁業現代化。具體目標為:

——漁業安全生產保障能力進一步提升。漁業防災減災能力明顯提升,漁船通訊、避碰、航標等安全設施和裝備明顯改善,一級以上漁港數量達到200個以上,使70%的漁船實現就近避風和休漁,漁業船舶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控制在300人以下。

——水產品安全有效供給能力進一步鞏固。水產品總產量超過6000萬噸,其中,養殖產品比重達到75%以上;水產養殖面積穩定在1億畝以上,完成2000萬畝中低產池塘標準化改造;水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穩步提升,產地抽檢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

——漁業經濟和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漁業經濟總產值達到2.1萬億元、增加值9900億元,漁業產值達到1萬億元、增加值達到0.64億元;漁業二、三產業的產值比重達到53%;水產品加工率達到40%;增殖漁業、休閑漁業等新興產業取得長足發展。

——漁民民生保障進一步加強。漁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8%以上,實現漁民收入與城鄉居民收入同步增長;累計組織培訓漁民2000萬人次,漁民素質進一步提高;漁業權制度體系進一步完善,各項惠漁政策力度進一步加大,中央財政漁業保險補貼年均受益漁民人數達到180萬人。解決連家船漁民上岸定居問題取得明顯進展。

——水生生物資源養護事業進一步推進。海洋捕撈機動漁船總數和功率數控制在“十一五”末水平;累計放流各類水產苗種1500億尾,海洋牧場規模達到500萬公頃,海域荒漠化趨勢得到進一步遏制;國家級水生生物自然保護區數量達到23個,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數量達到300個。

——科技支撐保障能力進一步強化。漁業科技貢獻率達到58%,水產原良種覆蓋率均達到60%,水產遺傳改良率達到35%;水產技術推廣體系不斷完善,公共服務能力不斷加強;漁業節能減排邁出新步伐,能源利用水平和水資源利用率有所提高。

——漁業管理和執法水平進一步提高。縣級水域灘涂規劃出臺率、養殖證發放率接近100%;漁政執法機構參公率不斷提高,按照國家有關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精神,穩步扎實推進改革;漁業管理現代化、信息化水平提升,維權護漁能力顯著增強。

——外向型漁業發展進一步拓展。漁業“走出去”戰略穩步推進。水產品出口額達到180億美元,出口產品質量進一步提升,中國品牌的國際認可度和影響力顯著提高;企業境外經營能力不斷增強;遠洋漁業穩步拓展,產量達到130萬噸。

“十二五”時期漁業發展的主要指標

類別

指標

2010年

2015年

年均增長(%)

屬性

漁業

安全

生產

一級以上漁港數量(個)

就近避風和休漁漁船比例(%)

漁業船舶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人)

111

33

319

200

70

300

12.5

[37]

-1.2

預期性

預期性

約束性

漁業

經濟

結構

漁業經濟總產值(萬億元)

漁業經濟增加值(億元)

漁業產值(萬億元)

漁業增加值(億元)

漁業二三產業產值比重(%)

水產品加工率(%)

1.29

5904

0.67

0.38

47

35

2.10

9900

1

0.64

53

40

10.2

10.9

8.3

11.0

[6]

[5]

預期性

預期性

預期性

預期性

預期性

預期性

水產

品供

給能

水產品產量(萬噸)

養殖產品比重(%)

中低產池塘改造面積(萬畝)

產地抽檢合格率(%)

5373

71

1000

97.9

≥6000

75

2000

gt;98

≥2.2

[4]

14.9

[0.1]

預期性

預期性

預期性

預期性

漁民

民生

保障

漁民人均純收入(元)

培訓漁民數量(萬人次)

中央財政漁業保險補貼受益漁民(萬人)

8963

300

2.1

13170

[2000]

180

8

空格

143.6

預期性

預期性

預期性

水生

生物

資源

養護

增殖放流苗種數(億尾)

海洋牧場面積(萬公頃)

國家級水生生物自然保護區數量(個)

國家級種質資源保護區數量(個)

289.4

236

16

220

[1500]

500

23

300

空格

16.2

7.5

6.4

預期性

預期性

預期性

預期性

科技

支撐

保障

科技貢獻率(%)

原良種覆蓋率(%)

遺傳改良率(%)

55

55

25

58

60

35

[3]

[5]

[10]

預期性

預期性

預期性

漁業

管理

縣級水域灘涂規劃出臺率(%)

養殖證發放率(%)

39

68

100

100

[61]

[32]

預期性

預期性

外向型

漁業

水產品出口額(億美元)

遠洋漁業產量(萬噸)

遠洋漁船數量(艘)

138.28

110

1991 

180

130

2300

5.4

3.4

2.9

預期性

預期性

預期性

[ ]為五年累計數

四、重點任務

堅持以安為先、以養為主,在提高傳統產業發展水平的同時,努力拓展增殖漁業和休閑漁業等新興產業,著力構建水產養殖業、增殖漁業、捕撈業、加工業和休閑漁業“五大產業體系”,著力構建設施裝備、科技創新、資源環保、漁業安全和漁政管理“五大支撐體系”。

(一)大力發展生態健康的水產養殖業

——加快推進標準化健康養殖。加快水產養殖標準化創建,推廣應用健康養殖標準和養殖模式。發展與水產養殖業相配套的現代苗種業,加強水產新品種選育,提高水產原良種覆蓋率和遺傳改良率,不斷調整優化養殖品種結構和區域布局。積極推廣安全高效人工配合飼料。促進水產養殖向集約化、良種化、設施化、標準化、循環化、信息化發展。

——科學合理調整拓展養殖空間。探索建立基本養殖水域保護措施,推動建立漁業水域灘涂占用補償制度。合理控制、科學規劃近海、江河、湖泊、水庫等大中型水域養殖容量。穩定池塘養殖面積,進一步挖掘池塘養殖潛力。積極拓展深水大網箱等海洋離岸養殖,支持工廠化循環水養殖。加大低洼鹽堿地、稻田等宜漁資源開發力度。

——強化疫病防控和質量安全監管。加快水生動物疫病防控體系建設,加強重大水生動物疫病監控,積極推動水產苗種產地檢疫工作,探索無規定疫病水產養殖場建設,落實漁業鄉村獸醫登記制度,推進漁業執業獸醫和官方獸醫隊伍建設。堅持水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和長效機制建設兩手抓,加大監督抽查力度,強化檢打聯動,推動建立水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制度,探索開展水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

(二)積極發展環境友好的增殖漁業

——積極開展增殖放流。落實《全國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總體規劃(2011-2015年)》,依據水域生態環境、資源狀況和養護需求,合理確定增殖放流的功能定位,科學確定增殖放流品種和規模。穩步發展湖泊水庫濾食性、草食性、雜食性魚類增殖,改善水域生態環境,提高水域生產力。開展珍稀物種放流,保護水生生物多樣性。完善增殖放流技術規范,提高增殖放流苗種質量,加強放流效果監測評估。

——推進海洋牧場建設。扎實做好海洋牧場和人工魚礁的規劃設計、選址選型、效果評價等基礎工作,建立健全海洋牧場建設和管護制度。因地制宜開展增養殖礁、生態礁、資源保護礁和游釣休閑礁等多種類型人工魚礁建設。促進海洋牧場建設與增殖放流等資源養護措施緊密結合,恢復海底植被,改善海域生態環境。加大各級財政對海洋牧場建設的投入力度,積極引導社會資金投入海洋牧場建設,推動形成各具特色的增殖漁業。

(三)統籌發展可持續的捕撈業

——嚴格控制漁業捕撈強度。繼續實施海洋捕撈漁船數量、功率“雙控”制度,加快建立內陸水域捕撈漁船控制制度。完善漁船管理和捕撈許可制度,切實加強漁船建造管理,規范漁船檢驗、登記和流轉管理。推進漁船漁機和漁具標準化。合理調整捕撈作業結構和漁船、漁具規模。加快制訂捕撈漁具準用目錄,建立健全漁具標準和重要經濟魚類的最小可捕標準,規定最小網目尺寸,制定各種漁具的限制使用措施。繼續落實沿海捕撈漁民轉產轉業政策。探索漁具漁法準入、漁業資源網格化管理等新的資源管理制度和措施。

——扶持壯大遠洋漁業。深化漁業多邊雙邊合作交流,積極參與國際漁業資源管理制度制定,拓展遠洋漁業發展空間。鞏固提高過洋性漁業,探索新型合作方式,發展壯大公海大洋性漁業,加強新資源新漁場的探捕和開發利用。積極開展海外基地建設,增強加工、貿易和服務保障能力,延長遠洋漁業產業鏈。提升遠洋漁業裝備和企業管理水平,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遠洋漁業企業和現代化遠洋漁業船隊。

(四)著力發展先進的水產品加工流通業

——促進加工業優化升級。依托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以自主創新和品牌建設為核心,培植壯大一批裝備先進、管理一流、帶動力強的水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積極推進水產品加工園區建設,促進水產品加工業集群式發展。積極發展精深加工,加大低值水產品和加工副產物的高值化開發利用,提高產品附加值。鼓勵加工業向海洋藥物、功能食品和海洋化工等領域延伸。

——推進現代物流體系建設。加快水產品批發市場和冷鏈系統建設,實現產地和銷地的市場、冷鏈物流有效對接。強化水產品市場信息服務,積極培育大型水產網絡交易平臺,引導開展水產品電子商務,推動單一的傳統營銷方式向多元化現代營銷方式轉變。加快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制度建設。

——拓展國內外市場空間。充分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增強企業品牌建設和市場拓展意識,加大市場推介力度,擴大品牌宣傳范圍,積極發展消費引導型加工業,努力引領和擴大水產品國內市場消費。積極參與國際貿易談判和國際貿易公約的制定,爭取水產品國際貿易的主動權,提高應對各類貿易壁壘的能力,保持水產品國際貿易穩定協調發展。

(五)鼓勵發展文化多元的休閑漁業

——豐富休閑漁業發展模式。圍繞城鄉一體化進程和新農村建設,結合養殖基地、漁港、海洋牧場等漁業設施及增殖放流等漁業活動,積極發展文化娛樂型、都市觀賞型、競技體育型、觀光體驗型、展示教育型等多元化、精品化現代休閑漁業。通過觀賞魚大賽、垂釣比賽、漁業飲食文化節、放魚節、開漁節以及漁業科普、美術攝影等活動形式,不斷挖掘、傳承、弘揚、創新與漁業相關的觀賞文化、餐飲文化、民俗文化。

——擴大休閑漁業產業規模。按照因地制宜、合理規劃、形成特色、示范帶動的要求,以市場為導向,加大休閑漁業資源整合力度,加強知名休閑漁業品牌創建,打造生產標準化、服務集約化、功能多樣化的現代休閑漁業產業集群。擴大觀賞魚產業規模,加快觀賞展示和交易市場建設,加大休閑漁業中公益性設施的投入扶持力度,強化對休閑漁業合作組織和行業協會的管理與支持,健全休閑漁業技術服務體系。

(六)加快建設漁業設施裝備體系

——加強養殖設施裝備建設。加強水產原良種繁育、水生動物防疫和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設施裝備建設。加快推進養殖池塘標準化改造,加強循環水工廠化、網箱養殖等設施漁業裝備建設。推進水產養殖機械化、自動化,加快提高水產養殖業裝備水平。

——加強漁船漁港設施裝備建設。加強漁船、漁機和漁具標準化建設,有計劃、分步驟推進漁船及裝備的升級換代,提高漁船整體裝備水平。提高一級以上漁港建設標準,合理增加布局密度,配套完善航標、港口監控系統等設施設備,啟動二級漁港、避風錨地建設,提高漁港現代化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

——加強漁業管理信息化建設。加快全國漁政管理指揮系統升級改造,建成并全面啟用全國海洋漁船動態管理系統,加快漁船船位監測、自動識別、身份電子識別等信息化管理系統建設。逐步推動漁情信息采集常態化,推進數據和信息整合共享,提高衛星遙感、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在漁業管理中的應用,不斷提高漁業管理信息化水平。

(七)不斷完善現代漁業科技支撐體系

——加快漁業科技創新。加強漁業科技領軍人才和骨干人才培養,構建跨學科、跨領域的科技創新平臺,重點圍繞品種培育、疫病防控、飼料營養、質量安全、資源養護、節能減排、水產品加工和宜漁水域綜合開發利用等關鍵環節開展聯合攻關、技術集成,加快成果轉化應用。抓緊制修訂產業發展急需的國家和行業標準,加大標準實施力度。

——提升技術推廣服務。著力推進基層水產技術推廣體系改革和條件建設,大力推廣責任漁技制度。積極構建以國家水產技術推廣機構為主體、產學研廣泛參與的“一主多元”的水產技術推廣服務體系。實施水產技術推廣人員培養和知識更新工程,加強農村漁業實用人才帶頭人培養,提升水產技術推廣、水生動物疫病防控、水產品質量監管、公共信息等方面的公共服務能力。

——推進漁業節能減排。逐步推行漁船標準化改造,研發設計節能環保型漁船,發展玻璃鋼漁船,更新淘汰高耗能漁船,推廣漁船節能減排新技術、新設備、新產品。積極引導節水、節能、減排型水產養殖技術和模式的推廣應用,大力推廣循環水養殖、高效配合飼料、水質調控技術及環保裝備。

(八)建立健全資源環境保護管理體系

——全面強化休漁禁漁制度。堅持并不斷完善海洋伏季休漁、長江禁漁期制度,啟動實施珠江禁漁期制度,探索制定其他重大漁業水域禁漁措施,努力構建全面的海洋和內陸水域休漁禁漁制度體系。積極推動將困難漁民納入當地最低生活保障范圍或給予必要補助,為休漁禁漁制度順利實施創造條件。

——著力加強水生生物物種保護。加強水生生物資源調查評估,明確資源總量和可利用量。加強水生生物自然保護區建設,加快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建設,提高瀕危物種保護和救護能力,加強重要水產種質資源產卵場、索餌場、越冬場和洄游通道保護與管理。建立健全水生生物保護區管理相關法規,促進保護區規范化、科學化管理。

——加快建立漁業生態補償機制。積極推進漁業生態補償管理規范化,建立完善涉漁工程生態評價和生態補償機制,明確補償內容和標準,落實補償措施。加強漁業水域污染防治,建立污染損害評估技術體系,加大污染事故調查和應急處置能力。

(九)著力推進漁業安全保障體系

——扎實推進“平安漁業”建設。提高漁港漁船管理現代化水平,強化漁業船舶檢驗和漁港監督,加快漁船通訊、避碰系統、漁業航標等漁業安全基礎設施和裝備建設,增強安全通信保障能力。加強漁業船員培訓、考試和發證管理,嚴格執行持證上崗制度。進一步落實漁業安全生產責任制,強化漁業安全執法、培訓和安全事故調查處理工作,切實提高安全生產水平。深入開展“平安漁業示范縣”、“文明漁港”等平安漁業創建活動。

——切實提高防災減災能力。建立并完善與氣象、海洋和交通等部門的漁業防災減災協調合作機制,提高災害預警預報和事故險情救助的及時性、準確性和實效性。加強安全生產技能培訓,提高漁民防災減災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防控并舉,努力實現科學防災、主動避災和有效救災。加強應急值守、災情調度和災害救助,進一步完善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提高應急處置能力。

——建立政策性漁業互助保險制度。加強漁業互助保險體系和隊伍建設,拓寬漁業互助保險服務范圍和覆蓋面。繼續做好漁業互助保險中央財政保費補貼試點,啟動水產養殖互助保險保費試點,力爭將漁業納入國家政策性農業保險范圍,推動建立政策性漁業互助保險制度。探索構建漁業保險巨災風險防范體系,提升漁業全行業風險保障能力。

(十)大力強化現代漁政執法保障體系

——加強漁政管理和維權護漁。圍繞現代漁業建設和漁業“三大安全”保障,提高漁政服務發展、服務基層、服務漁民的能力。鞏固強化休漁禁漁、漁船管理、資源養護、水產養殖和質量安全執法等管理成果,切實加強200海里專屬經濟區和界江界湖漁政管理工作,進一步拓展公海漁業執法。加大敏感水域常態化漁政巡航和維權護漁力度,妥善處理維權與維穩的關系,加強與外交、公安邊防、海軍等涉海部門合作,進一步完善部門間的協調配合機制和重點水域漁業聯合監管機制。

——加強漁政隊伍建設。建立健全漁政機構,加快推進漁政人員納入或參照公務員法管理,全面實行“收支兩條線”。高標準、高質量開展漁業文明執法窗口單位創建活動。加強漁政督察和行風建設,落實“五統一”等漁政隊伍建設規范要求,提高執法人員能力素質,增強依法行政能力。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漁政執法隊伍。

——提高漁政裝備現代化水平。加強漁政裝備設施建設,重點強化承擔中央事權的漁政裝備設施建設,進一步提高執法裝備配給率和技術水平,改善漁政執法條件,提升安全監管及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能力。重點建設漁政執法船艇車輛、執法碼頭基地及漁船檢驗設備、漁業航標等。

五、區域布局

根據各地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和經濟水平,按照“主體功能突出、布局結構優化、統籌協調發展”的總體要求,穩步推進現代漁業生產主導區、生態建設區和功能拓展區建設,加快漁業發展方式轉變和漁業功能的拓展。

(一)生產主導區

重點區域:黃渤海、東南沿海和長江流域“兩帶一區”出口水產品優勢區;長江中下游、華南、西南、“三北”大宗淡水魚類和名優水產品優勢區。

功能定位:該區域漁業經濟相對發達,資源條件優越,已形成較好的產業規模和生產基礎,集中了全國90%以上的養殖面積和水產品產量。重點發揮其在保障水產品安全有效供給、促進漁民增收中的戰略核心作用。

主攻方向:一是提升水產品有效供給水平。健全漁業權制度,保障漁民權益和生產積極性。大力推廣標準化健康養殖,重點加強水產良種化、養殖池塘標準化改造、水生動物防疫體系建設和水產品質量安全保障等重點工程,積極發展無公害、綠色、有機水產品生產,在大中城市周邊建設“菜籃子”產品生產基地。穩定和合理控制捕撈生產。二是提升產業化發展水平。繼續加強出口水產品、大宗淡水魚類及特色、土著品種養殖優勢區建設,有效銜接漁業生產、加工流通和漁業服務業,扶持培育龍頭企業,擴大規模經營,提升產業集中度。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力度,健全完善漁業社會化服務體系,逐步實現生產集約化、產業園區化、設施現代化、產出高效化,增加漁民收入,增強漁業競爭力。三是提升可持續發展水平。以循環經濟理念為指導,普及推廣健康養殖模式和先進的漁機漁具,開辟加工新工藝和新領域,大力推廣節水、節地、節糧、節油、節電型高效漁業,促進節能減排,提高資源產出率和勞動生產率,實現節約、清潔、安全和可持續發展。四是提升安全生產保障水平。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強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精神,加快實施漁政漁港、安全通信等漁業防災減災工程建設,提升漁業防災減災和突發事件應對能力。

(二)生態建設區

重點區域:縣級(含)以上人民政府和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批準或規劃確定的水生生物自然保護區、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和海洋牧場建設區。

功能定位:該區域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沿湖地區,水域類型多樣、生態功能突出。重點發揮其在養護水生生物資源、修復水域生態環境、建設水生生態文明中的作用,夯實現代漁業發展的資源承載基礎。

主攻方向:一是提升資源養護水平。科學規劃并大力開展水生生物資源增殖放流。實施水生生物資源養護工程,加快水生生物自然保護區、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和海洋牧場建設。二是提升生態補償水平。加快建立健全漁業生態補償制度,探索建立市場化生態補償機制,加大生態補償措施落實力度,加強重點水域環境監測,提高漁業水域污染事故調查和應急處置能力。三是提升增殖漁業發展水平。大力發展水域生態修復型增殖漁業,積極利用水生植物和濾食性動物改善和治理水域生態環境,促進漁業生態和生產協調發展。

(三)功能拓展區

重點區域: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等大中城市及其周邊地區;15米等深線以外深水海域;公海和他國管轄海域;東北、長江中下游、東南沿海、西南稻田養殖區;沿黃低洼鹽堿地區。

功能定位:該區域普遍具有資源開發、功能拓展、綜合利用等方面的潛力。重點發揮其在拓展漁業功能和空間中的作用,豐富完善現代漁業產業形態,促進新增長點的形成。

主攻方向:一是提升宜漁資源開發水平。合理開發和充分利用宜漁資源,加大關鍵技術研發和推廣力度,研究制定相關扶持政策,重點發展抗風浪深水網箱養殖、稻田養殖、耐鹽堿養殖等模式,扶持壯大遠洋漁業,進一步豐富水產品供給新渠道,增強水產品供給能力。二是提升休閑漁業發展水平。在大城市及其周邊,充分利用現有漁業設施,結合城市居民的文化教育、休閑娛樂、旅游度假等方面的需求,積極推進現代休閑漁業發展。

“十二五”現代漁業區域布局表

名稱

布局范圍

功能定位

主攻方向

生產主導區

黃渤海、東南沿海和長江流域“兩帶一區”出口水產品優勢區

長江中下游、華南、西南、“三北”大宗淡水魚類和名優水產品優勢區

保障水產品安全有效供給

提升水產品有效供給、產業化發展、可持續發展和安全生產保障水平

生態建設區

縣級(含)以上人民政府和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批準或規劃確定的水生生物自然保護區、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和海洋牧場建設區

養護水生生物資源、修復水域生態環境

提升資源養護、生態補償和增殖漁業發展水平

功能拓展區

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等大中城市及其周邊地區;

15米等深線以外深水海域;

公海和他國管轄海域;

東北、長江中下游、東南沿海、西南稻田養殖區;

沿黃低洼鹽堿地區

拓展漁業功能和空間

提升宜漁資源開發和休閑漁業發展水平

六、重點工程

按照“鞏固基礎、提升能力、保障發展”的思路,圍繞現代漁業建設的重點任務和區域布局,大力組織實施漁政漁港等現代漁業重點工程建設,不斷夯實現代漁業發展基礎。

(一)漁政漁港建設工程

圍繞海洋維權護漁和內陸重點水域、邊境水域漁政管理任務,集中建造一批3000噸級為主體的大型漁政船,配套直升機、漁政基地、中小型執法船艇等設施裝備,提升漁政執法機動性和威懾力。加大漁船救生、通訊、避碰、監控系統、漁業航標及培訓基地的建設力度,加快信息技術在漁業管理和安全生產中的應用。按照建設“信息化、數字化、防災型”現代漁港的思路,重點加強沿海防災型漁港建設,完善大中型漁港規劃布局,適當增加一級以上漁港布局密度并提高建設標準,啟動沿海二級漁港和避風錨地建設,配套完善漁船漁港監控設備。繼續推進內陸大江大湖及邊境水域重點漁港建設。

(二)水產良種化推進工程

推廣應用現代育種技術,強化聯合育種攻關,以大宗品種和優勢出口品種為重點,加大水產遺傳育種中心建設力度,提高水產養殖品種遺傳改良率,為現代水產養殖業不斷提供優良新品種。完善現代漁業水產原良種體系,加強水產原種場和良種場建設,提高水產原良種覆蓋率和苗種質量。

(三)養殖池塘標準化改造工程

以提高水產養殖標準化水平和改善養殖水域環境為目標,利用中央財政投入引導地方各級財政配套和生產者籌資投勞,推動開展中低產池塘標準化改造。通過示范帶動,普及推廣高效生態水產養殖方式,提升養殖專業化、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發展水平。

(四)水生動物防疫保障工程

加快完善水生動物防疫體系,重點建設國家級、省級和重點縣級水生動物防疫基礎設施及疫病參考實驗室、重點實驗室,逐步完善水生動物疫病監控、水產苗種產地檢疫等相關工作機制,建立健全水生動物疫病防控預警預報和漁用藥物安全使用技術體系。加強漁業鄉村獸醫、執業獸醫和水生動物診療機構從業監管。加快推進水生動物疫苗產業化,推廣遠程診斷輔助系統。

(五)水產品質量安全保障工程

加強水產品質量安全抽檢和執法能力建設,重點配套完善國家級、省部級區域和專業質檢中心,推進重點地市級和縣級質檢體系建設,逐步完善相關工作機制。推動快速檢測設備的研發和應用,為開展水產品質量安全執法及實施產地準出、市場準入制度提供技術支撐。

(六)遠洋漁業拓展工程

鞏固拓展過洋性漁業,大力發展大洋性漁業,結合國家援外建設項目,積極建設多功能海外綜合開發基地,形成集產加銷和后勤補給為一體的海外陸上后勤基地。加大遠洋漁船造船資本金補助力度,推動遠洋漁船更新改造,提高總體裝備水平。建造適度規模的公海大洋性資源調查船,加大遠洋漁業資源調查、探捕和開發支持力度,擴大南極海洋生物資源調查和探捕范圍,加強南極磷蝦加工利用的研發和市場開拓。

(七)水生生物資源養護工程

推進以增殖放流和海洋牧場建設為主要形式的生態修復行動,帶動休閑漁業及其他產業發展。加強水生生物自然保護區、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和海洋生態修復示范區建設,使60%的國家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和一批重要水產種質資源、典型濕地及水域生態系統得到有效保護。以主要海區和流域為重點,加強水生生物資源和水域生態環境監測體系的能力建設,為漁業水域污染事故和重大生態災害的應急處置提供支撐。

(八)科技創新與應用能力提升工程

圍繞漁業發展急需和關鍵的技術,實施國家、行業和省級等各類科研計劃。加強漁業領域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構建并完善現代漁業產業技術體系。培育重大水產技術推廣專項,推動設立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漁業示范縣。建立和完善漁業標準體系,推進漁業標準化生產。引導節水、節能、減排型漁船機具和養殖生產設施推廣應用,推進漁船節能技術改造,試點推廣玻璃鋼漁船。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強法律制度保障

建立健全漁業水域、灘涂規劃和保護制度,切實保護重要漁業水域、灘涂的漁業功能,保障漁業發展空間。加快建立與物權法相適應的養殖水域灘涂占用補償制度和捕撈許可管理制度,完善漁業水域、灘涂征占用補償安置制度,保護漁民合法權益。建立污染減量排放和達標排放制度,健全涉漁工程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資源生態補償機制,加強水域污染防治和生態環境修復。加強養殖環節執法和水產品質量檢測,構建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長效機制。加強漁政執法隊伍建設和漁業行政執法監管,有力防范和打擊各類破壞漁業資源和擾亂漁業生產秩序的違法行為。加強與立法機關和有關部門的溝通協調,加快相關漁業法規規章制修訂進度,進一步完善漁業法律體系,加強對漁業發展管理的法制保障。

(二)完善產業扶持政策

加大對現代漁業建設的財政支持,爭取財政投入增幅不低于大農業投入的增幅水平。調動社會投入漁業的積極性,加大對漁業小額信貸的支持,探索養殖權和捕撈權證抵押質押及流轉方式,增加對漁業生產經營者的信貸支持,促進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漁業投融資格局。擴大漁機補貼的產品種類和支持力度。推進將漁業保險納入國家政策性農業保險范圍,盡快建立穩定的漁業風險保障機制。健全漁業安全生產管理制度,積極推進將漁業防災減災納入國家自然災害防治總體部署。探索建立有利于加快推進漁業節能減排和充分發揮漁業碳匯功能的體制機制。促進漁業在稅收和用水、用電、用地等全面享受農業優惠政策,將漁業基礎設施建設納入農業農村發展總體規劃以及優質高效農產品基地的國土整治、農田水利設施改造等項目中統籌推進。積極推動以船為家漁民上岸定居和休漁禁漁期間困難漁民生活補助等工作,促進漁業領域社會事業發展。

(三)促進經營機制創新

扶持龍頭企業發展,著力發揮龍頭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作用,強化生產基地建設,鼓勵企業參與標準化創建活動。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漁業生產經營者牽頭發展合作經營,加快培養漁業產業化發展急需的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專業合作組織帶頭人和漁業經紀人。培育壯大各種類型漁民專業合作社和行業協會,加強合作組織的規范化建設,支持有條件的合作組織承擔國家有關涉漁項目。推廣各類行之有效的漁業生產經營組織模式,著力提高漁民組織化程度。推進水產品生產產業聚集,加快建設一批現代漁業示范區,形成區域經濟發展新優勢。積極發展社會化服務組織,為漁民提供各種便捷高效、質優價廉的專業服務,大力推進“農超對接”和品牌化經營,降低流通成本,促進市場消費,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和經營效益。

(四)加快人才隊伍建設

強化人才隊伍建設在現代漁業發展全局中的戰略地位。積極落實激勵政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探索建立多渠道培養、多元化評價、多層次使用、多方式激勵、多方位服務的人才工作機制。緊密結合現代漁業發展需求,有針對性地加強漁業管理、科技、生產、經營等各方面骨干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加強高等院校學科建設,完善傳統學科,開辟新興學科。加強專業院校、培訓機構和行政管理部門、企業間的合作,逐步形成運作規范、布局合理、覆蓋全面的漁業行業人才培養和培訓體系。加強漁業行業技能鑒定工作,提高職業技能鑒定覆蓋面。加大驗船師、職業船員、執業獸醫、鄉村獸醫、水產經紀人等專業技能人才培養力度。充分利用陽光工程、新型農民培訓等各種培訓渠道,以提升基層培訓能力為重點,加強漁業實用人才和帶頭人培養,增強漁民創業能力和就業技能,全面提升漁業從業人員素質。

(五)深化對外交流合作

建立健全行政機關、科研院所、大型企業有機結合良性互動的漁業外事工作機制。建設一支漁業專業知識、法律制度和外語應用能力全面過硬的專業化漁業外事隊伍。加強對國際漁業管理規則和有關國家漁業管理制度研究,為我國漁業發展和管理提供有益借鑒。加強與有關國際組織和國家合作,積極參與多邊雙邊談判磋商和相關規則制訂,營造有利的國際發展環境。積極參與世貿組織漁業補貼等相關談判,加強水產品貿易預警工作,充分利用世貿組織規則允許的貿易救濟措施,妥善應對國際貿易爭端,保護企業合法權益。將遠洋漁業基地建設納入國家援外計劃,穩定和拓展與有關國家漁業合作關系,增強遠洋漁業發展后勁,穩定和提高國際資源利用能力。認真履行中日、中韓、中越、中俄等雙邊漁業協定和有關國際漁業條約,深入開展與有關國家漁業聯合執法,加強周邊海域和敏感水域管理,維護海上漁業生產秩序。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收集的部分公開資料來源于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 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同類資訊

推薦資訊 更多
點擊排行

版權所有:廚聯科技 (c)2008-2022 CFSBCN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戶服務郵箱:350319542@cfsbcn.com 郵編:610000 蜀ICP備14006818號-4 聯系電話:13880215230

成都地址:成都高新區府城大道西段399天府新谷10號樓17F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天搞天天| 日本精品在线视频| 毛片成人永久免费视频| 久久精品视频在线看15| 久9久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波多野たの结衣A片| 99久久精品毛片免费播放| 91视频h| 五月天婷婷激情| 欧美又粗又黄又硬的A片| 2018天天操夜夜操| 日本一区视频| 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亚洲图片| 国产在线a免费观看| 色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日韩色情无码免费A片| 狠狠干狠狠操在线视频| 日韩不卡视频在线| 少妇爽滑高潮几次| 91网址在线播放| 亚洲天天网综合自拍图片专区| 国产男女猛烈无遮挡A片软件| 91三级视频| 亚洲午夜a| 不卡高清AV手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妇女|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影视| 国产a不卡片|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99| 色网址之家123图片| 久久热这里有精品| 久久久久久久久97| 亚欧视频在线观看| 黑人狂躁日本妞无码A片| 天天色网站| 国产高潮久久精品AV无码| 国产精品无卡无在线播放| 成人亚洲精品久久久久软件| 精品无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影院| 午夜理论电影在线观看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