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廚房設備網】 曾經的福建規模最大的廚具制造企業——— 龍海駿逸金屬有限公司,而今已是一片風雨飄搖。
從廈門融典擔保有限公司拆借了一筆月息高達8分的高利貸后,駿逸便逐步陷入萬劫不復的困境。而融典也因為收不回這筆高利貸,先變成股東,后變成老板,越陷越深。融典曝出37億元的資金黑洞后,近日駿逸資產已經陸續遭到法院的查封,留下一長串不知所措的債主。
駿逸廠區已人去樓空
駿逸位于離廈門一個多小時車程的龍海港尾鎮嶺口工業區,在當地擁有一個占地約120畝的工業園,園內包括三幢廠房以及辦公樓、綜合樓和倉庫各一幢。除綜合樓和一幢廠房外,其余建筑均已投入使用。
資料顯示,駿逸其實源自廈門,1994年6月由臺商李正結在禾山鎮縣后村集偉工業廠房創辦,當時叫廈門駿逸金屬有限公司;2003年駿逸遷往龍海嶺口,改名為龍海駿逸金屬有限公司。駿逸主營不沾鍋、鋁鍋和不銹鋼鍋等,產品全部出口,曾一度是福建規模最大的專業廚具生產企業。
不過,這個曾經的福建“廚具老大”如今已是人去樓空。導報記者日前在駿逸龍海廠區看到,除了兩名留守的門崗外,整個廠區內一片寂靜。留守的一名門崗告訴導報記者,從6月23日駿逸的一幢廠房和生產設備被漳州法院查封起,駿逸就開始停產。
導報記者在門崗處駐足的一個多小時間里,只有廠區負責人張偉和建筑商贛州林業工程公司的一名甘姓負責人出現在廠區。張偉交待門崗 “不要亂說話”后,就直奔辦公樓;而甘姓負責人開著寶馬車轉了一圈園區后,來到門崗與導報記者寒暄了起來。
借高利貸噩夢開始
“其實,駿逸的效益一直都很不錯。”贛州林業工程公司3年前起為駿逸建廠房,甘姓負責人估計,憑著他對駿逸的了解,“駿逸的毛利潤應該有30%,如果由李正結一路做下來,應該不會淪落到今天這個地步”。
“如果李正結沒有找融典擔保借高利貸,或許今天的悲劇不會上演。”據知情人士披露,駿逸的噩運還得從2008年金融危機時說起,當時駿逸有200萬美元的海外貨款未能收回,加上工業園的開支,臺商李正結資金鏈一下緊張起來,而一筆即將到期的2650萬元銀行貸款,更讓他束手無策。
無奈之下,李正結用了目前廈門很多中小企業常用的一招,即先找一家民間融資公司把銀行貸款還進去,然后再從銀行貸款出來把民間的借款還上。
于是,李正結找上了融典擔保,由于料定是“短期拆借”,雙方商定的月息是8分。但李正結失算了,融典的借款還給銀行后,由于銀根的普遍收緊,銀行拒絕再給李貸款,李正結一下陷入了資金恐慌。
由于李正結無力還債,2009年融典通過“債轉股”變成了駿逸的股東。2010年6月,“認為駿逸能盈利”的融典再出資1000萬元買下了駿逸全部股權,同時背下駿逸的全部債權債務。被融典并購后,李正結退居二線,變成駿逸的顧問。
而對于融典來說,入股駿逸同樣是一場噩夢。融典并購駿逸后才發現,駿逸的債務遠不止李正結所稱的3000萬元,規模竟達5000萬-6000萬元之多。至此,融典在這個項目上投入的資金連同要還的債務已經在1億元左右。
一長串債主不知所措
“融典的介入,讓駿逸變得更糟。”贛州林業的甘姓負責人透露,駿逸工業園區中三幢已經拿到產權證的廠房,已經被融典質押給銀行貸了3000萬元。
其實,駿逸廠房在李正結手里的時候就曾因為欠款問題被法院一封再封,但每一次被查封后,李都會籌來款項把廠房贖回來。不過,這一次駿逸已改由融典當家,被漳州法院查封的廠房和設備還能贖回嗎?
讓甘姓負責人頭痛的是,現在還有700多萬元駿逸工程款沒有結清。此外,駿逸長長的債主名單中還有廈門的一家工程監理公司。據這家監理公司鄭姓項目負責人透露,駿逸拖欠了180多萬元的監理費,至今仍未結清。
對于能否拿回欠款,甘、鄭兩人同樣茫然。甘悲觀地表示,駿逸除沒有拿到產權證的在建廠房外,其余資產均已被抵押,而且“可能不止被抵押一次”,從融典曝出的37億元的資金窟窿來看,拿回700多萬元工程款的概率極低。
而鄭姓負責人日前更是震驚地發現,駿逸廠房里能搬走的都被搬走了。
導報記者兩次聯系李正結希望當面采訪,但接電話的女士第一次聽說是廈門的電話后,只聲明“你打錯了”,然后就予掛斷;第二次該女士又稱李正結最近耳背得厲害,問問是否愿意接受采訪后才能給予答復,但至今仍無下文。
文章來源:轉載,【中國廚房設備網】使用互聯網資源,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收集的部分公開資料來源于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 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同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