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現狀:低價低端
高品質的生活來源于技術創新和提升的價值體現,一口小小的電飯鍋亦是如此。對比一款普通的日用電飯鍋和一款搭載了智能技術的電飯鍋,你會發現原來后者煮出來的飯真是非同凡響,而為什么沒有更多的民眾去選擇使用一款智能電飯鍋從而去改變自己的生活品質。
“中國人的生活水平已經從吃飽階段發展到吃好、吃精、吃得有營養的消費階段。而我們大多數的產品離消費者的需求升級要求有較大的差距”。中國家用電器協會副理事長王雷也指出電飯鍋行業當前的現狀。
格蘭仕全國企劃部傳播負責人游麗敏認為,目前中國市場消費層次復雜且多,消費者有對高端吃好的追去,也大量存在低端吃飽的消費追求,“整體上中國大多數消費者對電飯鍋的認知價值度偏低”。游麗敏說。
根本原因是什么? 中國家用電器協會理事長姜風指出,中國的電飯鍋市場很大,但是產品還是以中低檔為主,與消費者的收入水平相比,產品升級較慢。消費者對電飯鍋的認知不夠,高檔和低檔的產品,做出飯的口感和營養完全不同,但是消費者不清楚,僅僅停留在可以煮熟的觀念,還沒有提高到怎樣把飯做的更好吃、更有營養的高度。
事實上,我國是電飯鍋的使用大國,自2007年以后,電飯鍋(包括電飯煲、電壓力鍋、電燉鍋等電熱類鍋)的產量超過1億臺,2010年產量更是達到1.7億臺,國內銷售超過1億臺,出口達到3300萬臺,這意味著在國內有四分之一左右的家庭在一年內購買了電飯鍋。
行業水平和市場規模決定了電飯鍋行業仍然存在非常大的空間可挖潛。對此,王雷指出,在市場競爭中應該從以價格競爭為主轉向產品品質和技術含量上。應該研究怎么使我們的鍋把中國品種繁多的大米做得更好吃,把袁隆平的二季稻、三季稻做得口感更好、把營養發揮到極致,這也是我們對中國消費者的責任。
轉型升級:企業應主動
如果從國外同行去做參考的話,國內電飯鍋行業技術轉型升級的空間很大。
1978-1988年間,日本花了10年時間淘汰機械鍋,經過“機械式”、“自動機械”、“電子式”、“全智能飯煲”,過渡到目前的“全智能飯煲1H壓力”階段。而我國的智能鍋普及率只有23%左右,60%左右的產品仍以機械鍋為主,從市場成熟度來看,中國市場落后日韓約8-10年。這意味著,未來8-10年內,中國的機械鍋與智能鍋比例將有大逆轉。那么,智能電飯鍋和機械電飯鍋相比,究竟有哪些優勢呢?從控制方式來看,機械鍋是磁鋼溫控器機械控制,智能鍋是電腦芯片人工智能控制方式,在內膽材料上,機械鍋是普通內膽,智能鍋則多為黃晶蜂窩內膽,這些技術功能和材料上的差異最終導致在煮飯效果上,機械鍋容易夾生、糊飯,而智能鍋在避免這些問題的同時煮出來的飯口感營養兼具。
陳文豐表示,智能電飯鍋的市場普及單靠一個或少數幾個企業去推動很難,“當你去賣一個3000元左右的高端智能電飯鍋產品時,市場里到處是價格非常便宜甚至不到百元的低端產品,好產品無疑受到擠壓,也無從談起去引導消費升級”,陳文豐希望,電飯鍋企業都能轉變低價競爭模式,積極推動行業技術升級。
雖然智能電飯煲比機械電飯煲有這么多的優勢,但是其普及率較低的原因除了消費者認知低外,主流品牌推廣普及的力度還不夠。1994年,美的首次開發出中國第一臺模糊邏輯電飯煲(智能電飯鍋),但美的生活電器制造有限公司技術管理中心主任陳文豐用“很痛苦”三個字來形容美的由機械鍋向智能鍋過渡時的情況。
對此,游麗敏認為,智能電飯鍋的普及一直是企業個體的推廣,她建議有專業的行業機構能夠引導企業由個體推廣向專業化推廣轉變。
記者獲悉,在平臺建設上,中國家用電器協會日前已聯合美的、格蘭仕、九陽、威王、鴻智、湛江家用電器、天際等電飯鍋行業骨干企業,在北京組織召開了“電飯鍋專委會籌備會”,旨在于通過專委會的成立為企業搭建信息與技術的交流平臺,推動電飯鍋產品與技術創新,促進行業轉型升級與良性發展。
文章來源:【中國廚房設備網】使用互聯網資源,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收集的部分公開資料來源于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 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同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