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一個企業有沒有社會責任感,可能有不少人會認為那是“天方夜譚”,因為企業的理論性本質決定了它的最終目的是贏利的。但為什么有很多企業“撈一票”后就沒的撈了呢?因為撈的方式是“忽悠”,忽悠的最后結果就是破產。
2010年,一個普通的中國民營汽車制造企業“吉利”跟人家的經典“沃爾沃”并購了,讓很多人瞠目結舌,有記者采訪李書福是靠什么說服對方的,李笑稱,“我對他們說的第一句話是‘i love you’”。沃爾沃是個調子很高的品牌,因為他的安全系數、部分性能可謂全球第一,李書福簡簡單單一句話,一方面可看出這個中國民營企業對這個美麗的“瑞典女神”傾注了很多感情,另一方面為了不受人牽制,在這場跨國并購中中方發費了很多精力和時間。
在天涯對此事的熱議中,很多人表示,無論是民間還是官方,比起奧迪,人們更樂意選擇沃爾沃。這讓筆者聯想到另一件事,國際家居品牌超市“宜家”即使連番出現由于產品出現問題而被召回的“事故”,也沒有影響它的銷量。為什么?因為這些品牌與消費者之間已經形成了親密無間的關系,深厚的感情基礎讓消費者相信這個品牌,他們之間已不是東西與人的關系,是母子、朋友、兄弟般的感情,因此,即使出現一些瑕疵,它也可以被原諒。
各位專家對于這場并購案后中方的收益有很多看法,筆者認為其最大的收益是,中方終于可以得以一位德道高僧的教會,使自己終身受益。在櫥柜行業就有這樣的企業,敢于接受國際的檢驗,其實這只是一個學習課程的開始。
怎么樣可以建立如此深厚的感情呢?尤其是一出生就被賦予了的,必是為提高人們生活品質的櫥柜的命運。櫥柜本就是“舶來品”,本土化的過程卻一直很艱辛。櫥柜品牌經過10多年的洗淘,終于見到一些經典而滄桑的面孔,他們從社會大眾中走來,深刻體會到要回歸社會的“本質”,這可能并不是一個企業官方微博,就能完成的“社會化”。
而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可以先脫離產品、營銷等角度去考量一些問題,靜下心來想想我們可以幫助解決什么樣的社會問題。
櫥柜的復雜性決定了其非走社會化道路不可,不然中國消費者很容易陷入“幾個主要廚房電器就可以了,搞幾塊柜門子擋擋就可以了”的心態中。
如沃爾沃和宜家這樣的商業形態,設計和創意者之初是從何得來的靈感,或者說感悟,總歸是生活前進道路上的總結,為解決一個生活問題而傾注了很多心血創造和制造而來,沒想到這些東西與大多數人的生活訴求、審美意識等契合,因此與這些人才能“一見鐘情”、“再見傾心”,如果中國企業不靜下心來好好傾聽和學習這些經典之作,那只能永遠沉浸在“血統不同”的慨嘆中。
文章來源:【中國廚房設備網】使用互聯網資源,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收集的部分公開資料來源于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 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同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