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的距離,而是我在北京街頭牽著你的手,卻看不見你。”這是一條關于霧霾轉發量比較多的段子。
在連續7天發布霧、霾雙預警后,9日中央氣象臺終于解除了兩個預警,受冷空氣影響,華東地區霧霾也將逐漸消散,但江南、華南等地的部分地區仍有輕度霾,局地有中度霾。
中國氣象局的數據顯示,此次霧霾來襲,波及25個省份,100多個大中型城市,全國平均霧霾天數創52年來之最。安徽、湖南、湖北、浙江、江蘇等13地均創下歷史紀錄。
關于空氣污染物來源,目前尚無令公眾確信的說法。面對嚴重的霧霾天氣,有研究者表明餐飲業的油煙排放對大氣造成一定的影響。甚至有的城市還發布了霧霾期間嚴格控制城市餐飲服務業油煙排放,城區內暫停明火燒烤。那么,餐飲服務業的油煙排放對大氣的污染到底有多大?是否是未來嚴控大氣污染的一項重要課題呢?
餐飲業油煙成產霾“主力”?
資料顯示,過去十幾年中我國餐飲業發展十分迅速,營業額連續18年實現兩位數的高速增長。歷史數據表明,餐飲業營業額與GDP的增長有很強的正相關性,2005年至2009年間,餐飲業的增長幅度既高于全國GDP增長速度,也遠遠高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長速度。2011年全國餐飲業營業額達到3809億元,其中北京餐飲業營業額為772.4億元,占全國營業額的20.3%。雖然近兩年來,我國的餐飲業的發展速度有所放緩,但是,總體也是處于增長趨勢。
面對餐飲企業數量的增長、天氣環境的惡化,有文獻稱,餐飲業的油煙排放是產生霾的“主力”。但是,業內對油煙是不是產生霾的“主力”產生了極大的分歧。
北京某餐飲從業人員對于餐飲業的油煙對大氣的污染表示,“微不足道”。在其看來,老百姓生活做飯和餐飲烹飪排除的煙霧雖然對大氣污染有一定的影響,但是,這個影響不會很大。據其介紹,他們在北京有多家分店,但是截至目前沒有任何的單位和調查人員來到他們酒店對油煙排放進行調查。
另外,北京一位從事大氣污染研究的人員也對記者表示,截至目前,有關餐飲業油煙排放對產生霧霾的報道不是很靠譜。因為,還沒有權威的單位針對油煙對霧霾產生的影響做出具體比例的研究報告。
同樣,鄭州大學環境科學研究院的相關人員表示:“我們研究院目前還沒有針對餐飲油煙對霧霾影響的相關課題,不過,我們已經準備做這個課題。”在她看來,雖然沒有嚴格的數據來支撐餐飲油煙是否產生霧霾,但是,餐飲業的油煙排放對大氣一定有污染,但是,其比例不會占比很高。
記者又通過搜索引擎發現,深圳市羅湖區環境保護和稅務局有針對餐飲業油煙排放的調研,但是,通過電話咨詢也沒有得到相關數據。同樣,在北京環保局上也沒有找到有關餐飲業油煙排放對PM2.5的研究報告,致電其相關部門電話也一樣一無所獲。
不過,在中投顧問環保行業研究員侯宇軒看來,我國經濟處在快速轉型期,第三產業服務業的比重逐漸增加,而餐飲業占第三產業的比重大幅提升,尤其是一線城市的服務業發展速度快,餐飲業密度高,進一步加劇了當地的霧霾。
![中國廚房設備網]()
【
中國廚房設備網】發表的文章內容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