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下的家居行業中,“智能家居”的熱度甚囂塵上。早已成為互聯網和科技革命給家居界帶來的新寵兒。然而,智能家居的火爆并不代表智能家居的成熟,在不少人看來,智能家居越來越像是一個“偽命題”,因為如果不能真正擁抱互聯網,也許智能家居也會成為不久后被淘汰的行業,遲早被更新的趨勢所取代。
家居智能化市場大有可為
盡管智能家居產業目前處于成長階段,但仍然不能否認它具有強大的市場潛力與趨勢。而根據國外研究機構預測,全球智能家居市場將在2017至2022年實現巨大增長,年符合增長率為11.3%,可達5600億人民幣市場空間。
千億萬億的市場產值帶動力量是巨大的,其背后跟隨的是國內經濟產業轉型升級的現狀與努力。面臨國內傳統與新興產能均過剩的現狀,中國經濟唯一出路只有創新,有數據顯示,中國在高科技產業領域的份額從十幾年前的8%,在幾年前已增至24%,僅次于美國成為份額占比第二的國家。而在信息化時代全面來臨的背景下,中國努力增加創新產業的過程里必將離不開互聯網與智能化產業,智能家居已然成為一片產業廣闊的藍海。
迅猛前進的互聯網潮流,不可避免的信息化影響,讓智能家居的趨勢已不可阻擋。在未來的某一天,人們一定會習慣出門不帶鑰匙串,進門無需遙控器的智能化生活。而在這一天到來之前,讓大眾深入認知智能家居的概念與功能,是智能家居企業要做的第一步。
提高需求端對智能家居的認知
普通大眾印象中的智能家居或許還停留在聲控燈光,遠程開關等等,認知中最高級的就是傳說中比爾?蓋茨的智能豪宅。比爾?蓋茨的豪宅的確是智能家居的一個縮影,但并不是全部。諸如智能樓宇、智能開關也已是十幾年前的概念,在互聯網與物聯網的時代,消費者需要對智能家居有新認知。
智能家居最直觀的升級,便是家電已不僅僅是設備,而將會成為用戶的生活管理者:冰箱的作用不只簡單地儲存冷藏,擁有智能功能的冰箱將會根據冰箱內的食物消耗速度,與用戶選購要求信息相結合,通過智能平臺自動將產品信息傳送至線上物流平臺并通知商家將產品配送至用戶家中;空調也會結合云平臺的數據分析,將用戶設定的情境與溫濕度要求上傳平臺,自行調整室內空氣系統并協助商家進行遠程設備故障追蹤……
對于智能家居來講,在云數據儲存與分析的基礎下,結合線上物流模式,逐漸開啟了智能無控制的時代,它包括但不限于所有的家用電器、門窗系統、照明系統以及空氣系統,通過對設備面板的設置,將用戶需求信息進行收集、分析與整合,再通過云平臺的數據連通傳輸至各線上平臺,家居產品根據接收的數據自動進行相應功能服務,最終把家中物品通過互聯網與高度智能聯系起來而實現真正的智能化。
可以見得,大眾對智能家居的過時認知,物聯網的布局的不深入與智能家居的概念和技術的雙升級的現狀不匹配是造成智能家居正在成為“偽命題”的關鍵之一。要讓用戶深入了解智能化的升級優勢,從而接受智能家居產品,則需要業內對用戶需求進行深入挖掘,將智能家居的發展軌道回歸到滿足用戶需求上。
重點考量用戶需求
數據顯示,在家庭智能家居投入中,智能門鎖和安防系統的消費占到了30%以上,這也從一定角度上看出,安防是用戶對于智能家居的最大需求,根據用戶切身需求出發打造智能產品體系,讓用戶愿意為智能產品消費,才能將智能家居從“偽命題”之路拉回來。
有人說,智能家居產業的火熱只是行業廠商的自我狂歡,業內都在宣揚自家產品如何為用戶帶來便利,卻忽略了這與用戶急需何種便利是實實在在的兩回事。智能家居之于普通人,便捷與平價是最關鍵的兩點,在享受高科技智能化生活的同時并不會為之投入巨大,同時還能滿足各類生活需求,讓智能家居產品可以隨心所欲的使用,讓每一位家庭成員都能實現智能化的生活。從智能家居的普及入手,才能撬動智能社區與智慧城市的鋪設與發展。
因此,企業解決用戶痛點是首要任務,將產品的自主權完完全全放到業主自己手中,減去復雜的操作與復雜的功能,使智能家居從“擺設”變回“用品”。這不僅需要足夠全面的市場研究與挖掘,更需要共處于產業鏈之上的智能終端硬件與后端軟件服務共同完善與發展。
軟件硬件兼顧 保持用戶粘性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段,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智能家居概念的興起帶動了行業興盛,也使業內開始出現了不同的聲音。傳統實業廠商善于硬件的研發與制造,而互聯網巨頭們則更熟悉軟件開發與云端數據的運用,更多的成長性企業正在空隙中努力尋找自身的定點與位置。有斷言稱,數據軟件將在智能家居領域里控制著硬件發展,更有人稱,智能硬件的諸多市場制約對草根企業來說不是一個發展好時機,終將被巨頭壟斷取代。
在IT時代,人們習慣稱之為信息技術驅動社會。而當馬云提出的DT時代概念出世,人們發現數據不僅提供于信息瀏覽,更可以產生需求與價值。智能家居的未來之路也必然會通過數據信息為用戶提供智能化服務而產生價值,數據流量的收集與提供是軟件的目的,而將流量轉化為價值,則是智能硬件要做的事情。從線上轉到線下,通過線上的引流將線下的服務與體驗做好,保持用戶粘性,是傳統家電硬件制造與智能軟件數據開發共同的使命。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收集的部分公開資料來源于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 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同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