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霍華德,澳大利亞政治家,曾任澳大利亞總理(1996年-2007年)。1939年7月26日出生于悉尼。1961年畢業于悉尼大學,獲法學學士學位。1962年7月獲新南威爾士州最高法院事務律師資格。就任總理前,曾在政府擔任要職。過去二十年來一直引領澳公眾關于經濟改革(勞動力市場、稅收、私有化、放松金融管制、關稅等)核心問題的辯論。霍華德對華態度友好,曾先后八次訪華。
澳大利亞前總理約翰·霍華德與廚聯科技鄭保華先生合影
霍華德生于悉尼郊區的 Earlwood。他的父親萊爾·霍華德(Lyell Howard)在Earlwood 附近的郊區Dulwich Hill管理一個油站和汽車維修工廠。他父親在他年幼時過世,留下三個孩子和母親相依為命。霍華德中學時在坎特伯雷男子中學就讀,畢業后獲悉尼大學法律系錄取。1971年與珍妮特·帕克(Janette Parker)結婚,并育有三名子女。雖然珍妮特·帕克一直保持低調,但有些人相信她是霍華德背后的一個敏銳軍師,使他在多次公開失言之后,仍然于仕途蒸蒸日上。
1974年,霍華德當選當時仍為悉尼郊區的貝內隆選區(Division of Bennelong)的眾議員。當1975年12月馬爾科姆·弗雷澤成立新內閣,他起用霍華德擔任聯邦政府的商業和消費部長;其后于1977年12月再升任財政部長,時年38歲,被時人冠以“男孩財政部長”(Boy Financial Minister)的稱號。1982年4月被選為澳大利亞自由黨的聯邦副領袖;先后在1985年至1989年和1995年至2007年間,擔任自由黨的聯邦領袖。
1983年自由黨聯盟下臺后,他曾于1985年至1989年擔任在野自由黨的黨魁,之后于1987年的大選敗給霍克,1989年辭職,其后他渡過了政治生涯上的低潮。但他的政治對手都低估了他的強韌,使他在1995年再次成為自由黨的領導人,并于1996年3月在聯邦議員大選中擊敗基廷,結束工黨長達十三年執政,他出任澳大利亞聯邦總理;期間除了因國會議事或公務處理之需而居于在堪培拉的總理官邸,否則他住于悉尼的時間居多。1998年大選他差點下臺,聯盟而微弱差距勝出,但總得票少于工黨。2001年大選受惠于九一一事件及反恐戰爭,他質疑工黨未能強硬反恐,再次勝出。由于澳大利亞采取君主立憲制(澳大利亞是英聯邦成員,仍以英王為國家元首,但仍由英王委任的總督行使國家元首的權力),只要多數黨或多數聯盟同意,身兼國會議員職務的總理,在任期方面沒有設限;所以經常在報章被譏笑為“沒有選擇中的選擇”。在2004年的選舉中,霍華德第三度成功連任,從而超越了霍克,成為澳大利亞任期第二長的總理。
自2007年開始,霍華德的民意支持率一路下跌,并最終在2007年年底舉行的大選中,因為削弱了工人權益[1],為反對黨領袖陸克文所擊敗;結束了他長達十一年九個月總理任期,同時失去已經擔任了33年的聯邦眾議院議席,繼而完全退出了政壇。他亦成為自1929年布魯斯后,第二位輸掉大選同時輸掉自己議席的總理。
參考資料:第十屆濟州論壇專題http://m.huotiyu.com/channel/27662742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收集的部分公開資料來源于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 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同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