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鰲亞洲論壇2014年會經濟學家"六問":創新與企業家精神,于國際會議中心一層東嶼宴會大廳 A召開,春華資本集團創始人、董事長胡祖六主持會議,參會人員耶魯大學管理學院金融學終身教授陳志武、道達爾集團執行副總裁、上游業務總裁戴可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高紀凡、陸金所董事長兼CEO Gregory D Gibb、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榮譽主席Leo Melamed、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哥倫比亞大學教授Edmund PHELPS、羅馬俱樂部共同主席Ernst Ulrich von Weizscker、全球化合作論壇副秘書長張其佐、微軟公司全球資深副總裁張亞勤、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張維迎 。中國廚房設備網副總于鳳海先生受邀參加了此次會議。- 《博鰲觀察》聯手知名經濟學家,在全球范圍內向百家企業發出"六問";- 圍繞"六問",經濟學家與博鰲亞洲論壇會員的現場互動;- 社會創新與亞洲的機會;- 企業家精神與自我創新;- 西方經驗與亞洲路徑。
經濟學家6問創新與企業家精神分論壇會議現場
主持人:我們開始下半場。我旁邊這位是張維迎教授,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下面這位是陳志武(微博)教授,耶魯大學金融學教授。他是我們湖南人。還有我們張其佐教授,全球化合作論壇的副秘書長。我們有高紀凡先生,天合光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然后我們有微軟公司全球資深副總裁張亞勤先生,他14、15歲就已經上大學了,我自己也沒有達到這個水平,所以我很妒忌他。在座各位是非常了不起的一組。
主持人: 春華資本集團創始人、董事長胡祖六
主持人:我們下面繼續這個主題,創新與企業家精神。維迎提了一個問題,政府應該創造什么樣的環境來鼓勵創新?中國人是有創新的潛力的。但是事實上我們跟很多企業家接觸,他們都非常怨聲載道,覺得中國創意難,創新更難。這跟我們政府在社會中扮演的作用緊密相關。張維迎,我們中國政府有一個特色,很多都要審批。三中全會以后改革,減少行政審批。問一下兩位企業家杰出代表,減少行政審批對鼓勵創新有多么重要?特別是哪些行政審批是一定要廢除才能把中國創新潛力充分釋放出來。第二個問題是陳志武提的,三中全會的決定是一個非常激動人心的改革藍圖,三中全會決定對我們企業家在考慮我們的發展戰略的時候,特別是創新路徑的時候有哪些影響?是積極的還是中性的、還是負面的?我們先請張亞勤開始。
張亞勤:去年我們第一次“六問”論壇,我坐那兒,祖六坐在這兒,去年我得罪了他,他來“報復”了(笑)。政府的政策對創新有哪些影響?首先政府在整個企業發展創新過程中扮演作用是很大的,最大的作用是應該用市場起作用,把審批流程減到最少。企業最怕的是政策的不可預測性。兩年、五年后不知道什么事會發生。所以需要營造一個公平、透明、可預測的政策法規環境。第二點,講到我們創新,講到發明,講到技術、研究,這里面不同的范疇,剛才上半場談到創新,一個企業要生存、要發展一定要創新,這個不是一種選擇,是必須的。但是創新本身應該是多重的,有技術的、有市場的、用戶的,各種不同的創新。而且真正的創新是需要采納的。政府所做的是把兩種,企業本身要發展,有自己發展的戰略。政府所應該投的是基礎研究,是五年、十年甚至更長的,是剛才經濟學家所講孕育大的發明、創新未來的方向?,F在我們國家這方面少了一些,經常企業里面創新的不夠應用?;A研究不夠基礎,經常是學校做企業的事,企業未必能很快適應市場發展。我不知道我講的清不清楚。 第二個問題,三中全會兩會對整個企業的發展,特別對微軟這樣跨國企業發展都是積極的,釋放了正面信號,一個是越來越市場化。第二點是鼓勵投資,三中全會講的很清楚說是要公平的競爭環境,讓中國成為外資投資的首選國,這個十分的清楚。另外一點,特別我們做IT、做信息產業、做互聯網的,里面專門提到大數據、寬帶中國,提到4G通訊,提到信息化帶動農業化、工業化,這都是十分積極的信號。像微軟,包括很多外企,包括跨國企業,在中國都有更多投入,包括市場方面、包括用戶方面、也包括研發方面。剛才講中國到底能不能創新,這個答案一定是正面的。否則的話,不會有上千家跨國企業在中國搞研發中心,研發的東西不僅僅是給中國,80%、90%是給全球的。當然這里面還有一些問題我們可以繼續慢慢討論。
微軟公司全球資深副總裁張亞勤在分論壇上發言
主持人:謝謝張亞勤。現在請高總分享一下他對這幾個問題的看法。
高紀凡:我想接著上半場簡單說一下,剛才我非常高興的看到包括歐美的教授、專家都非常肯定中國是非常具有創新力的國家。我在這里給大家表達我的觀點,中國人和中國企業的創新力是毋庸置疑的,創新是中國基因里面的東西。為什么中國在過去的又被質疑?今天的題目很好,創新和企業家精神。創新和企業家精神聯合在一起,創新不是科技人員的事情,首先是企業家的事情。一個企業誕生后或者要創建一個企業的時候,有一條是所有企業都想的,就是要取得成功。要取得成功,每個國家、每個行業都有取得成功的不同的環境。他無非兩種情況,第一種,通過創新發展,不管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市場創新來取得成功,一種就是通過獲取資源取得成功。假定你這個環境說我一定要通過創新來創造價值才能成功,必然創新就是被社會肯定的。你不走創新這條路線就不能成功。假定你這個社會環境,更多的是通過比如說政府資源包括審批、包括其他一些,或者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掌控的金融、銀行的資源的一些批準來取得的話,那更多的人就會去想去獲取資源來獲得成功。所以中國過去的20年有一個特點就是跑部前進。跑到中央部委就前進了。因為獲取資源取得成功比創新取得成功容易得多。我拿到一些資源,我能拿到,你拿不到,我就成功了?,F在中國創新力量的迸發的核心,就是說要重新構建一個讓創新者能夠成功的環境。簡單一點,剛才張教授說的,包括審批問題、包括準入問題,包括一系列地方政府對一些企業過度保護問題,這些都不利于企業創新這么一個環境。當然我們非常高興的看到十八屆三中全會進一步建立了以市場為導向的機制,這個方向如果真的能夠堅定地走下去,把一些不公平的獲取資源的環境消除掉,逼得中國企業只有走創新才能取得成功。我看到這里面的希望,當然我也看到這里面的艱難。我是搞光伏的,光伏行業過去十幾年的發展他剛好是兩面性,第一面性,中國光伏為什么成功?剛才我在吃飯的時候碰到林毅夫教授,我說首先中國光伏的技術在全球是領先的,所以中國企業不管什么貿易保護什么情況下,在德國、在歐洲、在美國,在哪里做,都可以在競爭中間獲得領先。但是同時另外一個反面的東西,中國也有很大的力量,地方政府過度地把資源給了一些沒有競爭力的企業,最后這些企業采取低價競爭辦法,搞成傾銷了。這兩個東西在中國共存,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我的想法是說我們怎么能夠讓這些沒有競爭力的企業、簡單獲取資源的企業得不到發展,甚至現在優勝劣汰的機制一定要建立起來。假定不通過創新有競爭力,最后不但企業綁住了地方政府、銀行等等,這個環境不改變,一定很難。這是我的意見。
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 CEO 高紀凡
主持人:今天我們講創新,張其佐先生,你簡單跟我們分析一下中國能不能成為創新大國或者我們創新前景的一個看?
張其佐:我們的發展模式和路徑是否改變?我認為肯定改變了,而且改變很大?;仡欉^去幾十年,中國30年高速發展,在需求方面主要是依靠的是投資和出口。
全球化合作論壇副秘書長張其佐
經濟學家張維迎表示,“人類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為了眼前好處犧牲長遠,我希望李總理不要犯類似的問題”。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張維迎
今天中國GDP增長在一定范圍與就業沒有那么密切的關系。中國09年9.2%、2010年10%等等,大學生仍然找不到工作。而大量農民工非常短缺,你去一個理發館,我半年前去的時候,還有很多小工,現在就沒有小工了,只有理發師給你洗頭,這是一個結構問題,不是增長率能夠解決的。就是把中國經濟人為搞到10%,中國大學生仍然找不到工作。還有大學生找不到工作與心理有關,中國國有企業太強大,好多人希望到政府部門、國有企業工作或者至少大的企業才叫工作。這個心理上對工作的影響非常大。我強調一點,我們幾位非常杰出的世界經濟學家,我覺得我們經濟學家過去只注重對利益的分析,沒有注重觀念對人的行為的影響,而這一點非常重要。我意思是總理不要被就業嚇住了,好像沒有7.5%,中國就會出問題了。他不應該相信這種毫無道理的理論。
經濟學家6問創新與企業家精神分論壇會議現場
第三點,他應該把體制搞對。讓企業家對未來充滿信心,企業家更愿意做長遠的事情,就是創新。要做到這一點,就要讓企業家有更多自由,廢除很多管制,使產權制度,產權得到有效保護,不像過去隨意的政府剝奪私有財產權利,使我們司法變得更獨立、更公正。當然了還有一個很重要一點,就是應該把國有企業的比例盡快減少,至少逐步減少。像政府持有國有企業那么多股份,完全沒有必要,不僅帶來效率降低,而且帶來不公平和嚴重腐敗。
經濟學家6問創新與企業家精神分論壇現場嘉賓提問
最后一點,我希望我們的總理也像30年前的領導人一樣,在對待經濟增長問題上更為坦誠。就是說不要假裝我沒有問題,應該告訴老百姓我們問題很多,我們應該要堅決調整,大家不要想著那么高增長。1980年的時候中國政府領導人就說的很清楚,那個時候使得中國經濟增長很快高起來了。
【中國廚房設備網】發表的文章內容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觀點。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收集的部分公開資料來源于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 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同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