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英語:Jerusalem、拉丁化:Yerushalayim或Yerushalaim)是位于近東黎凡特地區的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在地理上位于猶大山地,介于地中海與死海之間,被譽為三大宗教的圣城(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2]為巴勒斯坦最大城市。位于猶地亞山區頂部,海拔790米。是古代宗教活動中心之一。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分別根據自己的宗教傳說,都奉該城為圣地。城圈面積約1平方公里,劃為4個區。東部為穆斯林區,包括著名的神廟區,神廟區的圣地有摩哩山的巖頂(伊斯蘭教)及巖頂上的圣殿(伊斯蘭教)、阿克薩清真寺、哭墻(猶太教)。西北部為基督教區,有基督教的圣墓教堂。西南部為亞美尼亞區。南部為猶太教區。城西南面的錫安山為猶太教又一重要圣地。城東的橄欖山有基督教與猶太教圣地。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曾由聯合國管理,1948-1949年以色列占領了耶路撒冷西部建立了新市區,約旦則占領城東舊區。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后,以色列占領了整個耶路撒冷。1988年11月15日巴勒斯坦國宣布定都于此。市區面積109平方公里,大部在城圈以西。主要工業有金剛石琢磨、家具、制藥、化學藥劑、制鞋、鉛筆、紡織與服裝(斗篷)等。旅游(包括朝圣)業甚盛。
在聯合國的決議中,耶路撒冷被分割到巴勒斯坦,所以以色列在建國時定都特拉維夫。第一次中東戰爭后,以色列占領西耶路撒冷。第三次中東戰爭,以色列占領東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1948年為國際共管城市,以色列建國之初政府機構多設于特拉維夫.但是從1950年以來開始耶路撒冷成為以色列的首都,之后該國的總統府、大部分政府機關、最高法院和國會均位于該市。1980年,以色列國會立法確定耶路撒冷是該國“永遠的與不可分割的首都”。但是,大多數國家和聯合國都不承認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首都,認為該市的最終地位尚未確定,有待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雙方談判決定。多數國家都將大使館設在特拉維夫。而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也宣布耶路撒冷將是未來巴勒斯坦國的首都。在21世紀,耶路撒冷仍然是巴以沖突的中心。
自1975年起,耶路撒冷超過特拉維夫,成為以色列最大的城市。2011年,耶路撒冷的面積為126平方千米,擁有人口80.1萬人,這兩項指標均居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各城市之首。而且無論是猶太人數量還是非猶太人數量,都居以色列各城市的首位。
耶路撒冷同時是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三大亞伯拉罕宗教(或稱“三大天啟宗教”)的圣地。自從公元前10世紀,所羅門王在耶路撒冷建成圣殿,耶路撒冷一直是猶太教信仰的中心和最神圣的城市,昔日圣殿的遺跡西墻,仍是猶太教最神圣的所在。基督徒也相當重視耶路撒冷,因為根據《圣經》記載,這里是耶穌受難、埋葬、復活、升天的地點。伊斯蘭教也將耶路撒冷列為麥加、麥地那之后的第三圣地,以紀念穆罕默德的夜行登霄,并在圣殿山上建造了2座清真寺——阿克薩清真寺和圓頂清真寺來紀念這一圣事。
今天的耶路撒冷,是一個對比強烈的城市,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不同民族、社會不同階層,同處一城;城市的東西兩部分更是截然不同,發展水平懸殊。老城雅法門以西的西耶路撒冷是現代以色列的核心地帶(如果再繼續向西數十千米,就是以特拉維夫為中心的“但”沿海大都市區),而老城及其東、北、南三面的東耶路撒冷則以巴勒斯坦人為主。
最特別的地方是面積只有1平方千米,被一圈城墻所圍繞的耶路撒冷老城,它于1981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文化遺產。老城分為4個區:
基督區(Christian Quarter):面積最大的一個區,位于老城西北部。著名的耶穌殉難教堂就位于這個區。
猶太區(Jewish Quarter):位于老城南部,著名的哭墻就位于這個區,是猶太教最神圣的地方。
穆斯林區(Muslim Quarter):位于老城東部,包含著名的圓石清真寺(相傳說穆罕默德夜行登霄之處)。圓石清真寺與哭墻相鄰,建在猶太教圣殿的遺址上,因此成為猶太人與穆斯林宗教沖突最為激烈的地區。
亞美尼亞區(Armenian Quarter):位于老城西南角,是最小的一個區。
耶路撒冷最重要的也是引起重大爭議的宗教圣地均位于此處:包括猶太教的西墻和圣殿山,穆斯林的圓頂清真寺(Dome of the Lock)和阿克薩清真寺,以及基督徒的圣墓教堂和苦路。
【中國廚房設備網】發表的文章內容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觀點。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收集的部分公開資料來源于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 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同類資訊